close

 

image

前面幾篇的另類投資,我們談到以傳統資產—股票和債券所延伸而來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實物投資,例如黃金和房地產。現在我們要將另類投資的領域轉移到私募。「私募」是相對於「公募」的概念,私募為洽特定人募集資金投資,反之募資對象為不特定大眾即為公募。兩者可以投資的標的也有差別,由於一般投資人的資金有限﹅加上理財知識或經驗不一而足,公募的投資多以傳統股票﹅債券為基礎,以共同基金的形式發行,投資人可以隨時申贖,流動性佳。私募基金的投資內容不受公募基金的法規限制,加上參與者為專業投資人及機構法人,投資內容更為多元﹅金額更高,但可能有申贖限制。

在說明了「公募」和「私募」的特性後,我們就來聊聊台灣正在積極推動的「私募股權基金」。台灣的籌資環境以間接金融為主,也就是說,企業主要的資金來源為銀行借貸,但銀行受限於法規及風險的要求,導致雖然滿手現金,但卻借不出去,而中小企業也得不到需要的資金來發展業務。這時候直接金融就需要發揮作用,由資金需求者直接尋求資金提供者的幫助,而「私募股權基金」即可以購買股權的方式直接提供企業資金。

「私募股權基金」是一群投資人集中資金於未上市公司股權及具股權性質的證券所設立的工具,而基金型態可分為公司或合夥,為私募基金的一種。新冠疫情雖讓全球投資市場重新洗盤,但熱錢的投資需求仍在,國際金融市場開始將資金轉往另類投資,尤其是私募股權基金。

新台幣70.5兆元——這個數字是截至2019年底,全球「私募股權基金」可支配資金的金額。這個數字是什麼樣的概念?台灣去年一整年度的政府總預算,也不過只有2兆元。金額之龐大,卻年年不斷攀升,可見全球投資人越來越願意將資金投至私人企業,藉由專業經理人的管理獲取未來的投資報酬。

image

「私募股權基金」制度最早源自於全球金融重鎮華爾街,一群主宰華爾街的金融菁英猶太人,他們利用向銀行融資借貸而來的大筆資金,在全球四處找尋價值被低估的企業,實際上卻只拿出了兩成本金,鎖定部分或全部股權,進一步取得企業經營權。待公司重建更生後,就再以高價出售,從中換取高額報酬。

對於被投資的未上市公司而言,即是在公司營運成長期注入一筆活水,加快企業穩定的發展和成長。這種投資形式,也成為私募股權基金往後發展的雛形——尋找有潛力的成長型企業,在早期發展階段投注資金,無形中確保了企業競爭力,也協助新興產業創生。

這種投資方式,不僅私密性高,又不受嚴格或僅受低度管制,加上獲利向來頗豐,對於投資大戶來說,相當具有吸引力。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已在歐美盛行多年,由於競爭激烈,想要在歐美地區尋覓到價值低估或高額報酬的投資標的,已非易事。

直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者才開始將目光轉至亞洲新興市場,又隔了幾年,才開始投資台灣市場。當時,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大舉來台投資有線電視產業,並陸續引進資金,一時間,國內三大有線電視集團台灣寬頻、凱擘和中嘉網路,分別由不同的國際私募基金掌控。又隔幾年,台灣著手金融整併,私募股權基金則相繼入主萬泰銀行、大眾銀行、安泰銀行等銀行。

近期台灣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活動雖然趨緩,但跨足投資產業和交易目的卻相當多樣化,例如化工、離岸風電、智慧儲能等,帶動了不少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尤其,藉由私募股權基金,企業往往能藉此引入國際化經營思維,借助私募股權基金的國際經驗和資源,加以運用投資人的人脈與管理經驗來調整企業體質。

另外,像是私募股權基金透過公開收購後,讓原本已屆轉型發展瓶頸的中小型傳統企業,成功轉型升級,提升整體營運效能並擴大經營規模,甚至完成家族企業接班,可說是一種「雙贏投資」局面。

近幾年政府開始鼓勵本土的私募股權基金,特別是以基金的形式投資國內的基礎建設,然而一來台灣的私募股權基金鮮少涉足基礎建設,缺乏熟悉相關產業的投資及管理人才,二來相關業者的興建及營運資金仍習慣向銀行融資,較難接受私募股權基金經理人介入經營。但我相當期待在政府的引導及政策推動下,能夠幫助私募股權基金在台灣的發展,特別是將國內過剩的資金投入實體經濟建設,協助台灣企業成長茁壯,為投資人提供投資工具及報酬,創造良好的資金循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尤昭文 的頭像
    尤昭文

    董事長的另類投資筆記

    尤昭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