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說近幾年的投資顯學是什麼?那答案一定是ESG投資。近幾年全球資金不斷湧入以 ESG (環境、社會、治理)命名的基金,2018年第1季為203.8億美元,到2020年第4季已成長將近8倍,數額達1626.6億美元,資金大量聚焦在氣候變遷、替代能源、永續資源的產業型基金;而在台灣的ESG基金規模也不容小覷,若計國內投信發行者,至今年2月底已有899.25億元。
同時,台灣壽險業也因政府鼓勵,大量將資金投入到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5+2產業」及公共建設、長照事業,據金管會統計,到2020年底,投資金額新台幣1.95兆元,投資公共建設則達4,168億元,估計在今年總投資就可突破2兆元。
在零利率時代,充沛的資金除了可投資台灣社會基礎建設,為投資人帶來收益和報酬外,也有機會創造社會正面價值,並符合ESG的原則。日前我參加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於4月28日舉行的「從聯合國SDGs談社會住宅多元發展」論壇,席間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副理事長、前富達投信董事長王友華就提到,政府應創造誘因,引導資金進入可負擔住宅,打造社宅生態系統,解決年輕人的居住困境。
舉例來說,歐盟在2021公布「永續財務揭露規範」(SFDR)後,永續投資即有了明確定義,公募型基金在篩選未來投資的上市、上櫃公司標的,便將在地化關心議題、企業社會責任表現納入評鑑項目,依此建立評鑑模型。即是利用股東權利影響企業行為,也從投資流程中融入永續精神。
而台灣,也可以藉由基礎建設REITs來達到ESG目的。以因應長照2.0需求為例,台灣的長照缺口可以運用另類投資作為解決方案之一。目前台灣失能人口使用長照服務的比例中,有三成是聘用外勞,一成二接受住宿型長照服務,一成七在居家及社區型長照服務,還有高達近四成的待滿足服務人口數。
中融入永續精神。
這四成的長照缺口可能面臨外勞短缺、晚輩無力照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