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投資』涵蓋多種資產及策略投資,如:土地、房產、基礎建設等、證券化資產、對沖基金、創投、私募股權基金、大宗物資(commodities)到藝術收藏品等,領域可說是十分廣泛且多樣化,只要任何不屬於傳統做多策略的投資工具,如: 股票與債券,皆可稱為另類投資。
以前對投資人而言,股票、債券與現金的投資配置被視為一個良好的風險分散組合。然而自金融海嘯後,市場的高波動導致股票與債券的相關性日漸增加,使得投資者必須尋求傳統資產以外的投資機會,才讓另類投資更加受到注目。投資者期許增加另類投資配置可降低波幅、提升回報,並在傳統投資之外達成風險分散,實現投資收益目標。
另類投資金額門檻較高,雖不普及、流動性低、閉鎖期長、多數投資工具無法每日申贖或交易,但報酬潛力高於傳統投資工具,是吸引投資者目光所在。尤其對於資產部位龐大的法人投資機構、金融業者,甚至個人淨資產在千萬美元以上的超級富翁,透過另類資產投資重新配置資產組合,為未來預做準備。
哪些投資人適合投資另類資產?
另類投資策略雖然並非人人適用,由於另類資產的風險屬性特殊、投資工具/策略複雜,較適合經驗豐富的高資產投資人或機構法人,對他們來說收益也頗具吸引力。除了最低投資門檻之外,投資人須考量投資期間、目標與自身風險承受度,才能決定是否配置另類資產。
美國大選即將落幕,選情的膠著突顯雙方的政見各有擁護者。今年首投族人口增加,新世代對於近年內發生的BLM(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森林大火延燒、新冠疫情肆虐等議題藉由選票發聲,可見年輕人在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更為關心社會及環境永續,願意為種族/性別平等、貧富差距、氣候變遷、清潔能源善盡世界公民責任,這些目標也與聯合國推動的SDGs不謀而合。從這世代的變化可以想見,未來金融產品要吸引投資者的目光,不能光靠報酬率,還必須發揮對環境及社會的正面影響力,而透過某些另類投資工具可望達成這個目標。
留言列表